(通訊員 葛艷玲)近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主辦的“慶祝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專家座談會順利召開。中國傳媒大學段鵬副校長出席座談會并致辭,李懷亮院長主持座談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金鑫、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副局長唐筱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陳須隆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張毓強教授、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曉科教授和研究院師生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精彩發言,為推動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研究和國際傳播貢獻智慧。
段鵬對此次座談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學者的出席與幫助表示由衷感謝。他表示,2019年11月在廖祥忠書記帶領下,學校黨委積極籌措,成立國內首家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系統化研究貢獻了力量。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先后建立16個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成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學術聯盟,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媒體發聲,影響力覆蓋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個國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心聚力。未來我們要進一步立足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學術研究,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化發揮智庫作用。
金鑫在座談會上指出,要從內容與內涵、實踐路徑、踐行“三大倡議”“四個維度”共同推進、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建設,同時他還表示,當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還在反復較量,未來任重道遠。借鑒“三大倡議”,夯實物質資本,以安全倡議為導向,以重要的國際組織、機構等中觀和微觀敘事主體為依托,精準施策,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具象化。
唐筱菊在會上作了“為對外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的有益嘗試——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為例”的演講。他提出三點期盼,一是各部門進一步優勢互補;二是立足實際,根據不同國家情況分類交流;三是有針對性、實效性地交流。
陳須隆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特征不僅是整體性、統一性與差異性,更可貴的在于彈性、超越性。她指出,隨著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不斷深入研究,呈現出外交方略更完善、理論研究更豐富、內外認同更廣泛、貫徹落實更扎實、大道之行更先進、方案支撐更有力的現實特征。
張毓強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過去十年的總體框架進行了梳理,認為現有的研究存在五個問題。對于如何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傳播,他從理念層面、知識層面、意識價值層面以及國際現實的挑戰四個維度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郭曉科匯報了我校國重、國輿、國傳三大平臺體系的建設情況。他表示,講好中國故事最核心的還是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故事,講好中華文明的發展故事,對于西方的輿論攻勢還是要立足于中華文明來回答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張艷秋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近期的工作重點與工作成果,并對接下來的國際對話和國際傳播以及交流的國際機制建立上面提出了期望。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姬德強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從傳播轉向共識搭建,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超越性、包容性的概念與初心相呼應。從規范性的角度去建構一套有一定倫理高度和解釋力的理論,對該理念的國際傳播會有很大的助力。
李懷亮對學校黨委的支持和對參會嘉賓的熱情演講表示感謝。同時他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是一個新的起點,希望大家繼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10年來,多元傳播主體策略促進共同體理念獲得國際認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間正道,未來10年必然獲得國際社會更多的認同,提前從戰略傳播的高度謀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傳播已成為必應之題。
(編輯:陳藝文)